您好,欢迎来到株洲南雅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务教研

RESEARCH

您的当前位置: 教务教研> 教研动态

株洲南雅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发表于:2020-06-16 文章来源: 浏览:6512次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对一个民族下一代教育培养引领的责任。为了加强新进教师教育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取得全面的突破,2020年5月18日株洲南雅实验中学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新进教师岗前培训。

5月18日上午,株洲南雅实验中学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开训仪式在图南楼二楼阶梯教室举行,株洲南雅实验中学校长张永赋、副校长刘云贵、督学胡党生及全体新进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副校长刘云贵主持。仪式上,校领导对新加入南雅大家庭的优秀老师热表示烈欢迎,同时新进教师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增加彼此的了解。

作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是对于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存在很大的问题和缺陷。因此进行新进教师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次为期一个月的新进教师培训中,株洲南雅的各位新老师都在教育教学方面其中收获到了很多相应的经验。

在听课方面,大家都积极听课学习,我们各科新进老师都观摩了自己的学科师父和相应学科的老师的课堂。在备课方面,在本次培训期间各位老师需要完成三节课的上课任务,所以各位新进教师为了能带给学生一个好的课堂都在备课方面下了功夫。大家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不断地与自己的学科师父进行交流探讨,同时对自己教案和课件不断地修改、熟悉,有的老师甚至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完成课堂的备课。课前,新进老师经常会一齐探讨如何备课讲课,并在上课之前做好试讲,互相提出意见,改善自我的缺点,虚心理解他人的批评和提议,为每一堂课做好充分准备。

在上课方面,各位新进老师的表现都令人满意,能够在课堂上应对自如,对待学生耐心仔细,利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打破了平常的灌输式教学,使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真正践行了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讲座是本次培训最有料的学习方式之一,集合株洲南雅和长沙南雅多名学科的优秀教师。名师和领导的指导使株雅的新进老师们受益匪浅。开训第一天,株洲南雅胡党生书记就“我们应该如何做老师”提出:“三个培养------扭住教育根本;四个尊重------教师应有态度;四个要自------成为名师关键;付出五‘心’------奠定教育基础”。胡书记的讲座让青年教师们在接下来的教师生涯指明了方向,也增加了成为一名优秀老师的信心。

在株洲南雅的培训期间,先后有初一年级组长黄湖老师;英语备课组组长钟萍老师,青年教师协会会长王琳老师等给新晋老师开展讲座培训。黄湖老师结合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诉新进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贵人”。钟萍老师在备课上课上给了学生宝贵建议,强调备学生,备教材和教法,但不能忘记备细节。王琳老师则与新教师们共同探讨了青年教师借力成长之道。

       六月上旬,株雅的青年教师转站到了长沙市南雅中学,更有幸从长沙南雅的名师身上学习宝贵经验。1日,长沙南雅学发处主任兼班主任黄毅老师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开展讲座。黄老师提出,作为一名老师,一是教学上严格要求,二是个人魅力上不遑多让,三是把自己的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四是无时无刻地用心坚守和陪伴。

教研也是本次培训非常核心的一个板块。新进教师们在前期的备课,中期的上课和课后反思中无不和各自跟班师父保持亲密联系。新老结合,老人带旧人。课堂上师父在后面认真观察新人表现,课后师傅带着新老师一起讨论总结。每周例行的各科教研会上,新老教师齐聚一堂,集思广益,让株雅的青年教师们大开眼界。

除了认真的学习之外,教师的课余生活也是非常丰富的。为了调动新进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工作干劲,调节教师身心健康,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增加新进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提高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营造和谐幸福校园。5月28日下午,特组织2020年新进教师在仙庾岭进行为期半天的户外拓展训练。

为期一个月的新进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即将结束。此次培训内容丰富,涵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成长、班主任工作、课程讲授等。一个月的认真学习,新进青年教师有了很大的收获,纷纷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最后的结业会议上,新老师都分享了自己的收获。语文谭老师的用心付出更是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祝福。


最后针对此次培训,长沙南雅教科室潘治国主任看到大家学习认真积极有收获,感到欣慰,希望大家把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实践公勤诚朴的校训,以自身的行动感染学生,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专业素养。

胡党生督学提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终生从教的理想。第二,保持爱生如子的情怀,担当立德树人的使命,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第三,提高专业素养,形成脚踏实地的品格,提高研究反思能力,具备合作分享精神。第四,打造教学带班特色,提升教育教学艺术,努力成为“四有”教师。

35de1e59347292d15cc293d18dc7ba36.png


e62a6ce0578da5ae1645b7e273045873.png

021bba0d1185908ae9772c4fe1286b41.png